刻进名字的故乡——退伍老兵简川萨在拉萨的故事


(资料图)

退伍老兵简川萨与拉萨的故事,从他的名字就可以推测出来。

20世纪50年代,简川萨的父亲从老家四川出发,辗转数天,来到拉萨应征入伍。退伍之后,他留在了拉萨,成为国网拉萨供电公司的第一批员工。在自己的第二故乡拉萨,他为刚出生的儿子取名“简川萨”,“川”是四川的川,“萨”是拉萨的萨,一个是遥寄相思的故乡,一个是安身立命的城市。而对于简川萨而言,拉萨这个城市不仅从此融入了自己的名字,也融入了自己的生命。

受父母都是电力员工的影响,简川萨从部队退伍之后,也选择了自己熟悉的电力行业。工作初期,简川萨做过一段时间抄表、装表的工作,但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最擅长的驾驶岗位。回忆起自己在部队当汽车兵的那段岁月,简川萨的语气里是抑制不住的怀念,他说:“那时候,部队里都是同龄的男孩子,大家兴趣爱好相仿,也有共同语言。而且,当时汽车还属于一个比较新奇的东西,我每天都学得很起劲儿。”

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时,简川萨所在的工程队经常在一个地方一待就是一两个月。没有住处,他们就在山窝里搭帐篷,但是,遇到气候恶劣的地方,晚上,他们经常冻得直打哆嗦。在给工地上的班组运送电杆器材时,因为部分偏远地区公路不完善,汽车不能直接开到施工现场,器材常常需要进行二次转运,十几米长的电杆,只能靠5个人并排用肩膀扛。

“肩膀红肿、破皮是常有的事,但是,一想到当地群众正在使用的电,有我的一份功劳,就不觉得累和苦。”简川萨回忆说,“有时候为了住在山坡上的一户群众,我们宁愿多扛20多根电杆、多搭十几公里的电线,以确保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电。”

对简川萨来说,西藏这片土地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已经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自己家中两代人能共同见证西藏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幸运。

关键词:

    快讯

    首个使用偏振的超快光处理器面世 计算密度提高几个数量级

    据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一篇论文,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使用光的偏振来实现最大化信息存储密度的设备。新研究使用多个偏振

    来源:科技日报 22-06-20

    协鑫新能源:拟9037.98万元出售7座光伏电站

    3月16日,协鑫新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间接附属苏州协鑫新能源及苏州协鑫开发(作为卖方)、江苏和盛(作为买方)于2022年3月16日与该等目标公司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三峡能源河曲100MW光伏+储能发电EPC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

    3月16日,三峡能源河曲100MW光伏+储能发电项目光伏场区工程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候选人第1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第一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因地制宜利用光伏 四川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发布

    3月14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等7部门发布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力争建成近零碳园区、工业企业、公共机构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青海:重点支持黄河上游光风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融资

    3月15日,青海省发改委发文称,积极推进金融战略合作加大黄河青海流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支持力度。其中提到,2022年,青海省发展改革委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