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研究阐明:交通型空气污染给呼吸系统带来多种伤害


(资料图)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孙国根 陈静

记者18日获悉,中国学者研究证实,交通型空气污染暴露会引起呼吸系统损伤,急性暴露可能会引发炎症、能量代谢紊乱等,改变呼吸道代谢,导致呼吸道上皮损伤等增加,继而引发肺功能下降以及呼吸系统症状出现等。

相关随机交叉对照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等项目资助,成果可为政府主管部门控制交通型空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出行提供有力支撑。研究结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环境健康领域知名杂志《环境与健康展望》上。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1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车辆保有量的急剧增加,交通型空气污染(TRAP)已经成为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污染主要由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发动机排放、轮胎与路面摩擦、刹车磨损以及扬起的颗粒等产生,包括:细颗粒物(PM2.5)、超细颗粒物、黑碳等颗粒物污染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多种气态污染物。

呼吸系统是人体暴露于空气污染的第一道屏障。大量研究已证明TRAP与多种呼吸系统健康损害之间的关联,比如TRAP会明显增加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死亡的发生风险等,然而TRAP对呼吸系统健康具体影响仍未被系统阐明,影响呼吸系统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有待探究。

对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蔡婧副教授课题组开展了基于真实生活场景的随机交叉对照研究。该研究以交通环境(马路)与清洁环境(公园)场景做对照,在控制了环境噪音、膳食等可能混杂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对受试者多个指标在两种场景下的差异进行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与清洁环境暴露相比,交通型空气污染暴露后,志愿者呼吸系统症状总分显著增加;暴露于交通环境可引起志愿者血清学指标(标志物)显著上升,且这些标志物的变化与超细颗粒物、黑碳、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暴露显著相关。

关键词:

    快讯

    首个使用偏振的超快光处理器面世 计算密度提高几个数量级

    据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一篇论文,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使用光的偏振来实现最大化信息存储密度的设备。新研究使用多个偏振

    来源:科技日报 22-06-20

    协鑫新能源:拟9037.98万元出售7座光伏电站

    3月16日,协鑫新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间接附属苏州协鑫新能源及苏州协鑫开发(作为卖方)、江苏和盛(作为买方)于2022年3月16日与该等目标公司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三峡能源河曲100MW光伏+储能发电EPC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

    3月16日,三峡能源河曲100MW光伏+储能发电项目光伏场区工程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候选人第1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第一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因地制宜利用光伏 四川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发布

    3月14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等7部门发布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力争建成近零碳园区、工业企业、公共机构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青海:重点支持黄河上游光风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融资

    3月15日,青海省发改委发文称,积极推进金融战略合作加大黄河青海流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支持力度。其中提到,2022年,青海省发展改革委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返回顶部